音乐体现着自然界的规律,琴声就是这种规律在人类社会中的体现。它不只是琴弦的颤动,还是一种连接人与自然的传统方式。学习琴谱的第一部分,就是开始探索声音的来源和内心平静的方法,其价值远远不止于学习音乐技巧,而是关系到个人品德修养的根本。
琴谱通常先介绍制作琴的好材料。白蜡树要种在阳光充足的山坡上,经过很多年风吹雨打,生长几十年的树木才是上选。砍树的季节也有要求,一般选在冬至前后,因为这时候木材比较结实,声音也稳定。这不是什么神秘说法,而是古人通过长时间摸索总结出的自然现象。好材料还需要好手艺,削刮得恰到好处,琴肚子中间挖空,每一个细节都决定了未来几百年的音质基础。一张好琴的诞生,本身就是对自然法则的尊重与运用。
这件乐器做好之后,还要调整音律。运用三分损益法,还有五度相生律,这些看起来很深奥的数学方法,其实是把混乱的声响变得有规律的音阶的聪明办法。宫、商、角、徵、羽这五个音,分别和五行、五脏、五方连在一起,形成了一个人与自然协调的声音空间。手指技巧里的吟、猱、绰、注,都有固定规范,它们的动作范围和进行快慢都有限制,目的是巧妙地改变音高和音色,让音乐在规范中体现出生动的韵律。
理解了材料与规律,最终要领会核心要领。弹奏琴弦注重内在感应,手随心动,保持心境安宁,气息平稳,指尖发出的声音才能清透平和。乐曲的节拍多半是散漫的,表面看来随意,其实内在韵味连贯不断。这需要演奏者不仅技艺精湛,更要精神上有所统摄,实现人与琴、曲三者融为一体的状态。到了这个地步,琴声就不再单纯是物理的声音,而是个人修为的展示和情感的升华。
琴道博大精深,不是短时间就能完全理解的。前面说的内容,只是像轻轻敲了敲门环。不知道各位在学习琴艺的时候,对于“声音发自内心”这个核心思想有什么特别的感受?希望能和各位一起讨论,共同发现琴弦中蕴含的丰富内涵。